物业管理具有“扎根基层、贴近业主、覆盖广泛”等特点,与城市社区其他组织相比,专业化的物业企业具有效率高、机制活等优势。也会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那么如何提升物业管理效率与质量,如何建设专业化物业公司?
1 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被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理念所同化,从经济学层面来讲,被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性下的衍生物,是基于政府部门强制命令的基础之上发生的变革,而不是靠市场自由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变革模式。显而易见,强制性下的物业管理模式表现出不规范、不合理、不平衡的现象,最终导致不对称关系的产生:物业管理企业与住宅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力量相差悬殊,从而导致弱势群体极易受到伤害,矛盾被愈演愈烈。
物业管理的行业管理应由政府管理为主向行业协会管理为主过渡,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间的分工要明确,各司其职。健全法律制度、优化法律环境,确保物业管理市场规范,分清各方主体权利与义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管理法律政策框架体系。政府要发挥职能,对物业企业的成立制定合理的法律制度,以法律法规规范物业管理各方面的关系,让物业管理公司在和谐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平竞争。
2 必须逐步推进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分业经营
1980 年 8 月,我国第一个涉外商品房住宅小区东湖丽苑开始动工兴建,与此同时我国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其物业管理关系体现出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物业管理单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法人组织,物业管理公司对业主实行有偿服务;二是物业公司由开发商指定,实行建、管一体化体制;三是物业管理制度结构长期不完善,没有成立业主组织,业主权益保护缺乏有效的途径。这三个基本特征直到今天也仍然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普遍现象。
房地产与物业管理不分离不利于业主矛盾的解决,物业服务企业只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才能从体制上解决建管不分产生的问题。
3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专业分工有利于工作的协调和监管,提升服务品质,降低成本,实现物业服务企业从物业管理向物业经营和服务过渡。研究发现,专业化模式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最终趋向,究其原因,与社会的分工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作为市场竞争和机制变革的产物。进行物业管理企业内部结构的重新组合,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为行政管理人员,保安、维修、绿化、环保等重新组建为服务企业,住宅区域内的服务类工程,由服务企业全权代理。如此一来,物业管理企业和服务企业都能够同时接受业主的监督,也能够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管理。在这种形式下,业主自营管理、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模式都将极有可能实现。
物业管理一直处于发展状态,并且发展是永不停息的,因此,唯有管理人员发挥自身的作用,提升自身的经营意识和管理理念,方可让自己管辖的项目价值无限大,利益最大化。
4 物业管理服务企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的员工素质,高水平的员工修养,才可保证物业服务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物业管理又同时表现出知识化、信息化的一面,倘若没有技术人才的支撑,物业管理模式将无从谈起。一个住宅区的物业管理企业不仅拥有项目的管理职责,而且拥有物业经营的职责,因此提升了物业管理企业的风险与压力。
物业管理的专业性,将凭借其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来体现。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凭借其教育及训练来取得。国外的物业教育培训体系保证了可以源源不断的为专业公司输送大量经过教育和培训的物业从业人员。
5 创新和完善社区物业管理制度结构
充分强化物业管理体制,解决物业管理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将是解决尖锐矛盾的根本措施。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物业管理隶属于社区管理。所以,在物业管理中,有必要考虑住户、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可缺一,物业管理工作涵盖了整个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本文笔者提出,应当创建多元化的物业管理体系,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以及社区管理委员会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资费低、水平高、质量好、成本低的新型管理机制。